趙樸初的民進篇章

發(fā)布時間:2025-06-16
來源:團結報
【字體:

  趙樸初(1907—2000),曾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民進中央名譽主席。民進中央原主席許嘉璐曾說過,“民進的每一位先輩都是一本大書,一本不那么容易讀完、讀透的大書”。趙樸初這本大書中的民進篇章,就常常為其在佛教、社會活動、書法、詩詞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所遮掩。而實際上,趙樸初不僅是民進發(fā)起人之一,還深度參與了民進的各項工作,并和諸多民進同仁有深入的交往,在民進發(fā)展史上留下了精彩華章。

深度參與

  趙樸初參加了民進成立大會和民進第二次會員大會,1946年1月10日,民進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成立了由7人組成的經(jīng)濟委員會,趙樸初是其中一員。1月30日,一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召開,趙樸初、梅達君提議民進組織更改如下:秘書處文書由宓逸群、朱鏡清負責,庶務由張紀元負責,會計由嚴景耀、萬景光負責;研究部由周建人負責;聯(lián)絡部由林漢達負責,梅達君、趙樸初、張紀元為聯(lián)絡員;出版部由徐伯昕負責;經(jīng)濟委員會由嚴景耀、馮少山、趙樸初、梅達君、徐伯昕、曹鴻翥等人組成。建議被2月3日的民進第三次會員大會采納,在理事會下設了一處三部(秘書處、研究部、聯(lián)絡部和出版部)及若干委員會。2月8日,民進理事會決定:開辦人文科學補習學校,由陳巳生、趙樸初、嚴景耀三人負責。其后王紹鏊、林漢達等發(fā)起成立民本中學,趙樸初和周建人、林漢達、許廣平、馮少山、曹鴻翥、梅達君等都是校董。3月,民進決定參與發(fā)起組織上海市人民團體聯(lián)合會,王紹鏊、趙樸初、梅達君起草了聯(lián)合會簡章,該會于5月5日正式成立。6月23日,上海人民團體聯(lián)合會組織了十萬多人參加的反內(nèi)戰(zhàn)大會,并歡送以馬敘倫為首的和平請愿代表團,集會后游行。當時游行隊伍的開道車就是陳巳生、趙樸初派遣的汽車。

  民進在成立后先后參與了1946年1月、4月和10月,在上海玉佛寺和靜安寺舉辦的公祭于再烈士、“四八”烈士追悼大會和公祭李、聞二烈士活動,趙樸初為這些活動的籌備做了大量細致工作。

  1947年2月9日,趙樸初參加了民進第五次會員大會。其后民進主要領導人先后轉(zhuǎn)移至香港,而趙樸初留在上海繼續(xù)戰(zhàn)斗。

  1949年2月,民進總部機構在北平組建并恢復理事會正?;顒?。當年6月,經(jīng)總部批準,民進上海分會正式成立。趙樸初在民進上海分會籌建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先后擔任分會副主任理事、代理主任理事、主任理事。他帶領民進會員積極迎接上海解放并投身于各項運動,為上海的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4月,民進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趙樸初參加會議,并當選為中央理事會理事。

  1951年8月,民進三屆三中全會設立了會史編輯委員會,趙樸初等15位為編委。

  按照民進中央“本會應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在大中城市發(fā)展組織和建立新的分會”文件精神,趙樸初介紹應中逸、陳邦炎、吳企堯等人入會,受總部委托,趙樸初于1951年、1953年先后協(xié)助民進杭州分會、民進南京分會建立。趙樸初為此花費了很多心血,民進南京組織的檔案中保存有當年趙樸初手寫函電50件。

  1953年5月,趙樸初當選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此后,他的工作重點轉(zhuǎn)向宗教事務方面,但民進的重大活動及重要決策他一直參與其中。

  1955年1月,趙樸初增選為民進中央第三屆常務理事,后于1956年8月、1958年11月,當選為民進中央第四、第五屆常務委員。1959年1月6日,民進第五屆中央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民進中央工作機構和各部門負責人名單,趙樸初任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10月、1983年11月、1988年11月,趙樸初當選為民進中央第六、第七、第八屆副主席,在1992年12月、1997年11月當選為民進中央第九、第十屆名譽主席,并在1987年6月、1988年11月、1992年12月當選為民進中央第一至三屆參議委員會主席。

密切合作

  趙樸初之前與民進發(fā)起人或早期會員都有著密切的合作。民進成立后,趙樸初與同仁們的交往也是情真意切。

  在民進先賢中,趙樸初與梅達君交往時間最久。趙樸初與梅達君是同窗好友,1923—1927年在東吳附中、東吳大學同學四年,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趙樸初因參加游行受到追查,就避住在梅家。1937年,趙樸初在上海慈聯(lián)會工作時,安排梅達君擔任上海慈愿難民收容所所長。

  工作中,趙樸初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建立了真摯的革命情誼。趙樸初曾以“移民墾荒”為由,多批安排青壯年難民參加新四軍。他還冒著生命危險,為新四軍購置、運送通信器材、醫(yī)療器械和藥品,并救助過段力佩、計淑人、馬崇儒等革命同志以及皖南事變中幸存下來的新四軍小戰(zhàn)士。其間,梅達君也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趙樸初、梅達君與陳明、朱啟鑾、方行等合辦大眾出版社,秘密出版革命書籍。1939年10月,梅達君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趙樸初、梅達君的交往更為深入。如1940年春節(jié),趙樸初就陪著梅達君與張阿六的“忠義救國軍”斡旋,勸其一致對外、團結抗日。梅達君兩子兩孫的名字都為趙樸初所起。1993年,《民主》雜志發(fā)表了吳企堯、梅達君聯(lián)名撰寫的通訊《慈雲(yún)法雨潤春申——趙樸初五月在滬活動小記》,而同年的12月13日,梅達君逝世。兩位先生莫逆相交70載,可謂是同學同仁,誼摯情深。

  趙樸初和陳巳生也是終生的親密戰(zhàn)友。他們通過宗教、慈善救亡事業(yè)相識相知,共同主持難民收容所工作。陳巳生的夫人徐劍英、胞妹陳祖芬也參加了這項工作。

  趙樸初常常說他與張紀元是患難之交。原來趙樸初曾助張紀元創(chuàng)立繼儒義務學校,而趙樸初1946年遭國民黨當局迫害時,張紀元安排趙樸初去川沙縣避險。新中國成立后,兩人先后同在上海與北京任職,也相交相知近40年。

  張紀元在上海的住所是合群坊19號,而隔壁居住的是王紹鏊。王紹鏊在《我一生中的政治活動》一文中有這樣的記敘:“開始活動時,我有三個小組織。一是鄰居十九號的張紀元及梅達君、趙樸初、林漢達等知名人士?!?/p>

  趙樸初與梅達君、陳巳生、張紀元等的交往不限于慈善救亡事業(yè),還包括益友社與星期聚餐會。而趙樸初和民進創(chuàng)始人中文化界人士林漢達、鄭振鐸、徐伯昕、唐弢、柯靈等的交往,與他積極參加復社、文救會及從事過出版發(fā)行工作有關。

  益友社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以商業(yè)系統(tǒng)店職員為主體的進步團體,成立于1938年2月。在民進會員中,長期擔任益友社常務理事和名譽理事的有趙樸初、陳巳生、許廣平、金芝軒、陳選善、陸高誼等。益友社社史中說趙樸初“在‘孤島’時期就大力支持益友社,通過他的關系,使益友社得到了關炯之的贊助,打開了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局面。趙樸初先生不僅自始至終擔任益友社的常務理事、監(jiān)事主席等職,還曾到社講演,宣揚民族氣節(jié),傳播愛國主義思想,并積極參與總務、福利等工作。難民收容所的工作結束后,他就將福綏里的房屋讓給益友社使用,使益友社有了正式社址?!?/p>

  民進成立后,益友社與民進互動頻繁。1947年2月9日,益友社開展活動受到國民黨特務、暴徒?jīng)_擊后,民進立即與上海各人民團體組成“二·九慘案后援會”,馬敘倫、王紹鏊等為后援會主席團成員。益友社還曾請王紹鏊、周建人、林漢達等做“反對內(nèi)戰(zhàn)、要求民主”的報告。

  趙樸初參加的星期聚餐會包括星六聚餐會和星二聚餐會等。星二聚餐會實際上是“中共領導的一個外圍進步政治組織”。星六聚餐會范圍窄、人數(shù)少,都是進步人士,經(jīng)常出席的有嚴景耀、沈體蘭、吳耀宗、張宗麟、陳已生、林漢達、馮賓符、鄭振鐸、雷潔瓊、趙樸初等。聚餐會常邀請中共人士講述國內(nèi)外形勢。

  文救會是由上海進步文化人士自發(fā)組織的抗日救亡團體,成立于1937年7月,是抗戰(zhàn)初期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界抗日組織之一。趙樸初作為協(xié)會理事,是文救會的積極參與者,他以佛教居士身份活動,既避開了日偽的嚴密監(jiān)視,又有效整合了宗教界的資源。1946年7月,趙樸初以及民進成員林漢達、鄭振鐸、許廣平、柯靈、傅彬然等和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共200余人聯(lián)名發(fā)表了《上海文化界反內(nèi)戰(zhàn)宣言》。

  復社是進步人士秘密組織的出版機構,在上?!肮聧u”時期秘密出版進步書籍和抗日文獻,包括斯諾的《西行漫記》《魯迅全集》(1938年版)等。趙樸初雖未列名復社核心發(fā)起人,但他也是復社的理事,常利用其佛教界和社會慈善人士的身份,為復社的出版發(fā)行提供幫助。鄭振鐸1945年致友人信中提到:“樸初兄于復社之功,非僅財力,更在護持同道?!?/p>

  1938年1月,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的《每日譯報》刊行問世,趙樸初也是該報的董事。

  趙樸初與鄭振鐸交往很深??箲?zhàn)時期,鄭振鐸奮不顧身地為國家搶救和保護了大量的民族文獻。這些文獻在趙樸初的安排下,密藏于佛門圣地“覺園”的法寶館中。

  提到徐伯昕,我們常常稱頌他“其執(zhí)事也敬,其與人也忠”,是“民主的鼓手,時代的木鐸……忠于《生活》,忠于生活”,這些文字分別出自趙樸初撰寫的挽聯(lián)和他為《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題寫的詩序,充分說明趙樸初知徐伯昕甚深。

  從1985年趙樸初呈給雷潔瓊排律《譯書慶得時》中,可以了解趙樸初與雷潔瓊、嚴景耀交誼往事:“我初識雷嚴,抗日戰(zhàn)方激。孤島德不孤,益友良多益。儕輩八九人,相聚周末夕。”2000年5月,趙樸初去世后,雷潔瓊發(fā)表了《樸初,我的摯友》紀念文章,文中說:“我和樸初交往六十年,是同志,是摯友?!?/p>

  趙樸初與冰心的交誼也長達40多年。冰心比趙樸初年長7歲,故趙樸初以“大姊”相稱。朋友中,冰心讓孩子們叫伯伯、舅舅、叔叔的有5位,其中就包括趙叔叔(趙樸初)。冰心女兒吳青回憶,冰心欣賞趙樸初的詩詞與為人,稱其“有古風”。而趙樸初挽冰心聯(lián)“萬口誦嘉言,愛就是一切;四方傳妙筆,文可耀千秋”可謂評價冰心之的論?!皭劬褪且磺小焙箸澘逃诒膮俏脑搴显崮股?,墓碑為趙樸初所書。

  趙樸初與葉圣陶也交誼深厚,兩家常有聚會。葉圣陶孫女葉小沫回憶:“樸老每次來訪,祖父必親自沏茶,兩人談詩論藝至深夜。”葉圣陶去世后葬于蘇州市吳中區(qū)甪直古鎮(zhèn),碑墻“葉圣陶先生墓”為趙樸初手書,葉圣陶紀念館中“一代師表”也是趙樸初所題。

  民進中與趙樸初有較多交集的會員還包括唐弢、馮賓符、林漢達、吳大琨、柯靈、謝仁冰、馮少山、曹鴻翥、韓近庸、葛志成、段力佩、周煦良、張鳳舉、吳企堯、應中逸、陳邦炎、張明養(yǎng)、楊東莼等,如唐弢關于民進的回憶中有評述趙樸初的文字;馮賓符平反后,趙樸初寫有《賓符同志挽詩》……

  以上可以看到,趙樸初在民進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獨特且無可替代的。作為心系黎民的佛教居士,他愛國愛教,不僅從事慈善事業(yè),還大力支持進步團體益友社,積極參加文救會與復社工作,合辦大眾出版社,參與、組織星期聚餐會,為這些活動提供資源支持,通過佛教界和慈善組織庇護了諸多志同道合的同仁,這些同道中人不少成為民進發(fā)起人或早期會員。民進成立后,趙樸初又利用他的資源與才干,開創(chuàng)性地開展了許多活動,其后又為民進的發(fā)展傾注了心力。

詩書留香

  作為詩人、書法大家,趙樸初還為民進寫下了諸多動人詩篇,為民進記錄了一段段精彩故事。

  1941年7月,雷潔瓊、嚴景耀的婚禮在星六聚餐會上舉行,趙樸初即席賦詩:“參差兩兩好安排,嘉禮從今美例開。越粵人才夸璧合,前稱周許后嚴雷?!?/p>

  “昔奮一呼排萬難,終憑群力拔三山。北辰所居眾星拱,勝利輝煌五十年。”這是趙樸初題《中國民主促進會五十年》圖冊的詩句。趙樸初還作有民進45周年、50周年獻詞,都是酣暢淋漓的長詩,體現(xiàn)了趙樸初對民進的深厚感情。他還寫下了《百花令·與中國民主促進會同人游園》《賀民主促進會南京委員會成立四十周年》等佳作,特別是《金縷曲·敬獻人民教師》這首趙樸初以民進中央領導身份為1979年教育部召開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所做的長調(diào),膾炙人口、廣為傳播,對推動教師節(jié)的設立起到了很大作用。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設立教師節(jié)議案。趙樸初再次書此作并特別寫明“一九七九年八月作,欣值本年九月十日教師節(jié),錄此以志慶祝”。

  《馬敘倫詩詞選》《周建人文選》《雷潔瓊文集》《王紹鏊紀念集》等書名都為趙樸初手書,《許廣平文集》出版后,趙樸初寫下了這樣的題字:“想當年荷戟彷徨,有賴此人,相濡以沫;看今日舉旗奮進,讀茲遺集,更策將來。”冰心《關于女人》(寧夏版)的詩序、葉圣陶遺墨集書名《未厭》與扉頁亦為趙樸初所題。

  趙樸初對葉圣陶臨別贈言的解讀、書寫、下發(fā)與闡述,更寫下了民進精神傳承的光輝一頁。1987年6月,民進舉行全國代表會議。由于身體原因,93歲高齡的葉圣陶主動致信請辭民進中央主席職務。6月9日,葉圣陶扶病來到會場,做了五分鐘的臨別贈言,中間背誦了兩句古文。由于鄉(xiāng)音,與會同志茫然不解,只有時任民進中央副主席趙樸初聽明白了,是“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趙樸初把這兩句話寫下來并印發(fā)給與會代表。這則贈言趙樸初其后又書寫過,“這是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故主席葉圣陶同志在一九八七年六月九日會見民進全國代表會議代表時,贈送同志們的兩句話”。趙樸初還多次說葉圣陶的贈言“很值得我們深思”“‘反求諸己’,對一個團體,一個黨派,對國家,都是有用的”。

  此外,作為書法大家,趙樸初還為民進會史展覽、諸多民進會刊題名,為民進的宣傳增添了光彩。

  “花落還開,水流不斷”,今年是中國民主促進會80周年華誕,也恰逢趙樸初逝世25周年。筆者擷取他傾力民進事業(yè)的幾朵浪花,致敬先賢。

作者:余翔
責任編輯: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