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吃素七十年
上世紀20年代開始吃素
上世紀20年代,趙樸初在東吳大學附中讀書時,曾和同學孫起孟等相約吃素。
同班同學張夢白問趙樸初:“你信佛嗎?為什么不吃葷?”他覺得奇怪,因為東吳大學是基督教學校,學生按理不信佛。
趙樸初說:“不!我不是佛教徒,我是腸胃不好才吃素?!?/p>
趙樸初吃素,除了身體原因外,多少受到信佛的母親影響。
不久,孫起孟恢復吃葷。趙樸初一個人仍堅持吃素。
趙樸初晚年,日本友人大谷武曾問他:“先生堅持吃素很早了嗎?”
趙樸初笑著說:“很早了。曾經(jīng)與幾位同人相約,以素食度過今生。沒想到,慢慢地,一個人、兩個人退出了約定,最后只剩下我自己了?!?/p>
“先生真是不容易,連僧侶都感到很艱苦的事,先生卻能一直堅持下來。”大谷武贊嘆道。大谷武平時看先生,那么慈祥,卻又包含著如此的堅強和執(zhí)著。他相信,任何人具有了像趙樸初先生這樣的品格,認定了一個目標,就能終生的追求下去,做什么事都能成功的。
可見,從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也是可以窺視到一個人為什么能成功的。好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要訣啊!
曾誤食肉湯飯后即吐
1949年秋天,趙樸初被推薦為上海佛教界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自東吳大學吃素以來,趙樸初已吃了二十多年的素。北上前,他也有一絲不安,擔心自己不得不吃肉邊菜了。
當趙樸初在簽名簿上寫上自己的姓名時,工作人員露出了驚喜的神色,大聲說:“您就是樸老,請里面坐,有素席?!壁w樸初聽了,非常高興。他這才知道,周恩來已經(jīng)考慮到自己和一些宗教界代表的飲食習慣,安排了素席。
東吳大學同學張夢白晚年發(fā)表文章《流不盡童心——趙樸老的蘇州情》,回憶兩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交往。其中寫了與趙樸初一起用飯的情形:“有時他來訪,臨時留他用便飯,他對菠菜炒肉絲并不禁忌,只是多挑菠菜而少取肉絲而已?!?/p>
趙樸初看了老同學的文章,先是笑呵呵的,然后就皺了眉頭,對夫人陳邦織說:“夢白文章寫得很有趣,但說我少吃肉絲,是記錯了,我七十年不吃肉葷,曾在別人家誤喝肉湯,飯后還要吐掉,已經(jīng)習慣了吃素?。 ?/p>
當天,趙樸初給張夢白寫信,告訴他自己自從吃素后,不曾吃肉的事,他寫道:“此事雖小,但于個人不肉食之歷史中見此誤記,不得不說清楚。”
可見,趙樸初還是在意此事的。此事說小也小,說大也大。小,因為只是一個人的飲食細節(jié);大,因為樸老不是尋常的佛教居士,而是當今中國、世界的佛教領袖,他是否吃肉,關系到老人是否遵循佛教義理,關系到老人信佛的誠意。
念佛的人也可不吃素
20世紀50年代末,趙樸初在上海功德林法會上談佛教信仰,說到吃素:“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吃素念佛習慣的人,也有不吃素、不念佛的人,都可以研究佛學,都不應該相互排斥,更要相互尊重……佛教是無國界的,但是信教人必須是愛國的……佛教徒可以相互交流,教旨、教義和教派有區(qū)別,守戒與吃齋茹葷也可以因人因宗派而異,各宗各守其規(guī),不應該歧視。”
佛教所謂“葷菜”,是指大蒜、蔥、韭菜、小蒜等。在比丘戒律里面則規(guī)定:吃了葷菜要單獨住,或者距離他人數(shù)步以外,并位于他人下風而坐,防止將味道傳給別人。
一般人眼里,吃葷就是吃肉,樸老區(qū)別了這一常識錯誤。像藏族僧人,是離不開吃羊肉和牛肉的。
佛教還主張過午不食,認為這有好處。下午或晚上吃多了,打坐念禪容易打瞌睡,頭腦易昏沉,晚上如不吃,或少吃,身心可以輕安。這在醫(yī)學上,也有根據(jù),因為飯吃得太多,血到胃里去了,頭腦就供血不足,容易昏眩。
樸老不吃得過飽,他喜歡在下午吃一點零嘴。
樸老活到了93歲。他希望活到100歲,目的不是貪生,而是護法。如事務少一些,替自己多想一點,他的愿望是能實現(xiàn)的,因為他有堅持吃素、禪定等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