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云:少林歸來仍少年
像我,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轉眼將是人生半百。歲月長河中的許多美好記憶已經(jīng)忘卻,而《少林寺》仍記得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記得《少林寺》到我出生的小山村放映時,可說萬人空巷、激情澎湃。為了搶占一個好地段看電影,我們這些山里娃天還未黑就跑去數(shù)里開外的曬谷坪,用板凳占地方。也許是那時文化活動少,或許是武俠電影讓人耳目一新,總之,《少林寺》上映后好評如潮??匆淮尾贿^癮,再看一次。再看一次不過癮,還看一次。在我們這些熊孩子中,追著放映員翻山越嶺,有人看了幾十次,仍感覺不過癮。
對我來說,特別喜歡少林功夫,也想像里面的和尚,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以后仗劍走天涯,除暴安良,造福一方。
此時,母親已經(jīng)離開人世,父親為了養(yǎng)育我們兄妹四人成長,沒日沒夜地辛勤勞作,在黃土地里依舊種不出金娃娃,以致我們家的日子過得很窘迫。年幼無知,哪管家里窮不窮,一心想練少林功夫。而且說干就干,在屋后面的樹林里找了一塊寬敞的地方,吊沙袋,安樹樁,削木棒,制大刀……依照《少林寺》的模樣,在腿上綁沙袋,凌晨四五點便出去跑步;雙手握拳,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拳頭在沙袋上打出一層又一層老繭;還像猴子一樣在樹樁上跳來跳去,說是練梅花樁;聽說鐵砂掌可以天下無敵,便用手劈紅磚、青磚,以致身上經(jīng)常青一塊、紫一塊……練了幾天功夫,以為自己已是少林武僧,有事沒事,找人打架,差點被學校開除。
《少林寺》對我的影響可謂深入骨髓。甚至曾想,如果當年學校不說開除我,我可能就真的以武為生了。只是到今天,可能多了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少了一個追求詩與遠方的文人。
不管后來練不練少林功夫,我一直在想,少林寺在哪里?我可否去少林寺看看?那里還有十八羅漢嗎?還有一指禪和鐵砂掌嗎?如此等等,太多問題纏繞著我,讓我深思,讓我著迷,讓我蠢蠢欲動。
最早想去少林寺看看是高中畢業(yè)沒有考上大學時。我曾想,考不上大學,就去習武,練一身絕世武功,實現(xiàn)兒時的夢想,何不美哉?只是想歸想,但真去習武,縱使我同意,父親也不會同意。再后來,我南下打工,混得不盡人意,又想到《少林寺》,又想去少林寺習武。只是囊中羞澀,無錢購買去少林寺的車票。真正成行,是此次去河南出差,利用空余時間,專程去了一趟少林寺。
從深圳出發(fā),乘坐飛機抵達鄭州,好友跑來機場接我,說我來河南這么多次,不去少林寺看看,怪可惜的。然后,我倆聊天,他說他小時候也喜歡少林功夫,好打架,差點被學校開除。后來用心學習,考上大學,先在新華社工作,現(xiàn)在出版社供職。相差無幾的年齡,趣味相投的愛好,如出一轍的經(jīng)歷,加上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化人,以致我倆越聊越投機,完全不像第一次見面,反而像知己,像故友。
好友說,此次再不能讓我失望。我把行李放上車,他便啟動馬達,火速朝少林寺出發(fā)。從新鄭機場到少林寺約一百公里,跨越新鄭和登封兩個區(qū)縣。沿途聊天,看著車窗外碧波蕩漾,晴空萬里,心情格外舒暢。
不知不覺到了嵩山腳下,眼前的少林寺像屹立在盛開的蓮花之中,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高雅和不染世塵的灑脫。高高聳立的武僧雕像,似乎在告誡天下信眾,此乃佛門重地,以謙卑為懷,不可隨意撒野。特別是那銳利的眼睛、緊握的拳頭、健壯的胸肌和橫掃千軍的雙腿,說明少林功夫不是花拳繡腿,是真槍實彈的硬功夫和威震八方的真功夫。
好友乃中原人士,來少林寺多次,對少林文化了解甚多。便充當向導,一一講解少林寺里的每一處人文景觀和歷史故事。像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六祖堂、鐘樓、鼓樓、達佛亭、千佛殿、初祖庵、達摩洞……他如數(shù)家珍。
從少林寺側門進入寺內(nèi),只見少林寺紅墻黑瓦,莊嚴肅穆,頗有皇家氣派。好友說,少林寺的歷史其實是中華民族的苦難史與斗爭史。雖說寺廟不惹紅塵,可是,在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少林寺怎么可能脫離世俗的紛爭?于是,他講到少林寺與北魏孝文帝、唐朝李世民、宋朝趙匡胤、元朝忽必烈、明朝朱元璋、清朝乾隆、民國馮玉祥……幾乎歷朝歷代,均與少林寺有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虮?,或喜,或郁,或憂,將少林寺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交織在一起。慶幸的是,少林寺經(jīng)歷槍林彈雨和血雨腥風1500多年,依舊堅強、完好地屹立著,默默地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與偉大復興。
來到《唐太宗賜少林教碑》前,我跟好友講,幫我拿一下相機,我想打一套少林拳。他笑著說:“真敢班門弄斧啊?”我說:“弄斧不到班門,怎么說厲害?”好友見我態(tài)度堅決,便給我扛著相機,用鏡頭記錄每一個瞬間。只是我把照片發(fā)到網(wǎng)絡上,網(wǎng)友們笑了,說以我這身子骨去除暴安良,肯定打誰誰贏。我樂了,我說:“哥早已退出江湖,改武從文,不干架了。”引來笑聲一片。
在少林寺游覽約兩小時,我總在找十八銅人在哪里?他們的功夫真那么高超嗎?如果我找他們試功夫,會把我打殘嗎?
或許是社會發(fā)展太快,如今的少林寺已不單純是佛教文化與武術訓練場所,更是文化傳播與旅游朝圣的天堂。小時候,老人經(jīng)常講,真正的高手不是揮舞拳頭,以武制勝,而是文以載道,以柔克剛。少林功夫逐步演變成少林文化,發(fā)展成今天的樣子,便是職責所在、使命所在。
少林寺參觀的時間是短暫的,留給我的記憶是永恒的。以前覺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而今歸來,發(fā)現(xiàn)我仍是那個不諳事的少年,充滿朝氣,充滿活力……
?。ㄗ髡呦抵袊⑽膶W會會員、民進全國新聞宣傳特約通訊員、民進廣東省委會文化出版專委會委員、《瀟湘文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