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進網站 > 民進風采 > 媒體聚焦

馬玉梅:先“改變人”,才能學語文

發(fā)布時間:2024-09-13
【字體:

  “《國殤》中,楚國將士去打仗,為什么要操吳戈、挾秦弓?”“這恰恰體現(xiàn)了屈原的寫作特點,是浪漫主義而非寫實?!痹诒本┦许樍x區(qū)第一中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學由學生們一個個“有想法”的問題推動著。起初,這些孩子不敢提問,得到馬玉梅的耐心解答后,語文課堂漸漸成了學生們的主場。

  1996年,馬玉梅從首都師范大學畢業(yè)后,來到順義區(qū)第一中學擔任高中語文教師,后來成為民進會員、民進順義區(qū)支部主委、民進北京市委會委員。她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報采訪,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先‘改變人’,才能學語文。”

  “‘改變人’,最重要的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弊畛踅虒W時,馬玉梅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尚停留在“被動學習”階段,她決定轉換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知識就像水,要先教會學生‘打井’,讓他有自己取水的能力,而非直接將自己的水倒給他”。

  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趣味橫生。在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讀到“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有學生問,“老師,您不是說詩歌最忌諱音詞重復嗎?為什么李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他為什么不能寫杜甫那樣的格律詩,是寫不過杜甫嗎?”

  面對這種旁人覺得好笑的問題,馬玉梅卻覺得“挖到了金子”,“我會先從文學常識出發(fā)告訴學生,李白和杜甫擅長的詩歌體例不同,像他這種自由奔放的情感,更適合用自由的古體詩表達。而且詩人選擇哪種詩歌題材作詩,不是別人規(guī)定的,而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p>

  句句有回應的課堂,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語文的熱情。他們在課堂上的提問也越來越有深度:“人老實、手藝一般的金大力為什么能當上瓦匠頭呢?”“馬蒂爾德的熱望,是虛榮還是人對理想生活的合理追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逃避還是堅守?”

  為了教好語文,馬玉梅還將功夫下在了課堂外。在她看來,“生活就是語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p>

  二十年前,馬玉梅曾在順義區(qū)的“薄弱校”仁和中學支教。她回憶,“剛進校時,操場滿是荒草,桌椅都不齊全。我和老師們幾乎從廢墟上起步,激發(fā)孩子們活潑的天性,舉辦朗誦會、話劇社、每日一詩、周末講壇、印刷學生自己的文集、詩集……語文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學習生活?!?/p>

  回憶起這段經歷,馬玉梅仍覺“幸福滿滿”,“當時沒地方打印,學生們就在紙上寫詩,畫好花邊,貼滿樓道,像聯(lián)合國彩旗一樣。那時,語文就是生活,我和學生們自由地馳騁在文字的汪洋里,各類文學珍饈任君采擷?!?/p>

  “三年支教結束,仁和中學中考語文成績排在了順義區(qū)首位?!睆哪菚r起,馬玉梅意識到,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要“引導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走向一個更廣闊的世界?!?/p>

  回到順義區(qū)第一中學后,馬玉梅帶著學生創(chuàng)辦了“子芽文學社”,每月出版一期雜志,學生不僅是創(chuàng)作者,還是編輯、營銷員,甚至將這份雜志推銷到了校長辦公室。

  “高考試卷中曾有一道解析《紅樓夢》10分必考題目,經常有學生向我反映讀不懂,沒興趣?!睘榇耍R玉梅創(chuàng)辦了“棟林講壇”,每期由一名學生做主講人,按照自己喜歡的角度講紅樓夢。為了“不出糗”,學生會像備課一樣,自發(fā)地讀紅樓,在反復和老師修改演講稿的過程中,讀懂紅樓。

  如今,“棟林講壇”已成為順義一中的品牌活動,連續(xù)舉辦十幾期大型讀書分享活動。學生們在講解《平凡的世界》《人生》《牛虻》等文學名著的過程中,思考著“怎樣的人生才算有意義?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么看待人生的苦難?”等人生大課題。

  馬玉梅說,“我們做這些的初衷,都是從語文教學本身出發(fā),但是收獲遠超語文教學本身。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p>

作者:羅魯嶠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