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劉新成:忠于職守——亟待建構的行政文化

發(fā)布時間:2017-11-03  來源:《民主》

放大

縮小

  中共中央日前發(fā)布《關于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意見》,指出活動“重點是針對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關于解決對策,現(xiàn)在大家議論較多的是建章立制。制度建設固然不可或缺,但在制度建設之外是否還應考慮行政文化建設?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出版一個世紀以來,一直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力,原因就在于作者指出,西方資本主義企業(yè)的有序運行,依靠的不是章程,而是文化。文化建設之重要,由此可知。

  韋伯所說的文化系指行業(yè)文化,即該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潛在共識以及建立在該共識基礎之上的行為方式。行業(yè)文化作為一種作風導向,對從業(yè)人員構成了既有別于制度他律又不同于道德自律的特殊約束力。如果將領導干部視為一個特殊的行業(yè)群體,那么這個行業(yè)的文化就是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內容豐富,本文著眼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即忠于職守。

  忠于職守包括兩個要義,其一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其二是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說起來簡單,要求也并不高,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特別是在今天,很有大力提倡的必要。

  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首先需要思想認識到位,明確何為“職守”,為何“忠于”。所謂“職守”,乃是“職位”、“職務”、“職權”、“職責”四者合一,它不僅僅是一個工作崗位,還有在這個崗位上應當完成的工作任務和被賦予的權力以及應當承擔的相關責任。現(xiàn)在一些干部熱衷于當官,其實熱衷的只是那個“職位”,只是職位帶來的權力、榮耀和利益,而忽略了在這個職位上應當完成的工作任務和應當承擔的責任。熱衷于前兩者而忽略后兩者,這是他們不能做到“忠于職守”的根本原因。

  明確了“何為職守”,還要明確為何“忠于”。是誰設立了這些領導崗位,讓干部們能夠享受工作崗位帶來的功名利祿?是誰賦予領導干部權力,讓他們能夠令行禁止、言出法隨?不言而喻,都是人民。封建社會常常出現(xiàn)的“父母官”一詞其實是過時、錯位的概念,不是當官者“為民父母”,而是人民才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衣食父母”,是人民用辛勤勞動供養(yǎng)干部,是人民賦予干部們領導權力。所以各級領導干部要用出色的工作,用為人民排憂解難、謀取福利來報答人民,必須盡職盡責地把工作做好、做到位,讓人民滿意。這樣才能對得起人民對領導干部的厚待和信任,這也就是“忠于”的原因。

  領導職位越高,工作任務越繁重,手中權力越大,承擔的責任也就越重大。一個決策、一項措施甚至一句話,可能決定對某個人的生殺予奪,也可能決定某城市的“拆遷改造”和莊稼的收成;可能影響社會的興衰治亂,也可能影響歷史的進步或倒退。認識到工作的艱巨和責任的重大,對每個領導干部來說,怎能不夙興夜寐,孜孜矻矻地對待各項工作、怎么能不小心謹慎、嚴肅惕厲地使用手中的權力?人非圣賢,不可能完全不犯錯誤,但是我們應該要求自己盡量不犯錯誤、少犯錯誤,因為每個錯誤都會給國家、給人民造成損失和傷害,都會給民族的復興、社會的發(fā)展、歷史的進步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所以每個領導干部都要時刻繃緊神經,告誡自己不能玩忽職守,否則就會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犯罪。

  思想認識到位之后,“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自然成為“忠于職守”的應有之義。然而在現(xiàn)實中,“做好做到位”何其難也!當年林語堂和魯迅都曾指出,“差不多”主義乃是中國人最大的陋習之一,這種陋習至今仍存。這次運動重點整治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其突出表現(xiàn)就包括凡事不認真、不求甚解、不以為意,對工作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如果說,在農業(yè)社會或粗放式工業(yè)化時代這種作風的危害還不十分明顯的話,那么在生產與管理均已智能化、信息化和高速率化的今天則會造成極大惡果。做事不到位、“只求做不求好”與玩忽職守沒有區(qū)別。細查各種事故頻發(fā)的原因,因工作不認真、不到位造成的恐非少數。對于“差不多”主義的危害性有個算式:設一項工作含5個前后相接的環(huán)節(jié),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90%,表面看完成的“差不多”,甚至感覺成績不錯,但其實5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效果就是0.9的5次方,等于0.59049,實際成績是不及格。真正忠于職守,就要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認認真真做到位,爭取做到100%,爭取做到盡善盡美,而且在各環(huán)節(jié)交接時嚴格把關,如發(fā)現(xiàn)不到位絕不放過。如能做到這樣,我們的管理水平會大大提高,各種事故會大大減少。

  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其難度絕不亞于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但這同樣是“忠于職守”的應有之義,而且在今天具有遏制腐敗、抑制不正之風的特殊意義。

  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首先要反對官場盛行的“唯上”之風。治理腐敗和瀆職行為,嚴懲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阻斷;嚴懲施行于惡果產生之后,阻斷則可避免其產生;兩相比較,顯然阻斷才更符合把“權力關進籠子”的真諦?!白钄唷睉O置于權力運行過程當中。如果把權力運行系統(tǒng)之外的干預稱為橫向阻斷,把權力運行系統(tǒng)內部的干預稱為縱向阻斷,那么從我國現(xiàn)狀來看,橫向阻斷的設置一時難以完備,縱向阻斷則尚可期待。所謂縱向阻斷,其實就是在上下級之間有所制約。造成惡劣影響的腐敗和瀆職行為通常發(fā)生在各級領導干部身上,而他們這些行為,不可能完全“保密”或“隱蔽”到權力鏈條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無法察覺的程度,任何一級干部瀆職逾權甚至違法亂紀,只要與之有工作關系的上下級干部不是“視而不見”、“得過且過”,這些行為就能夠被阻止。

  問題在于,上下級常常是“視而不見”的。其原因就是“唯上之風”,這是實現(xiàn)縱向阻斷的最大障礙。所以要建構優(yōu)良的行政文化,反對“唯上”必須先行。首先是要改變選拔干部機制不健全不民主的現(xiàn)狀。不能由上級領導的個人好惡決定干部的任免升降,否則如何討上級領導歡心就會成為下級的首要考慮,就會上級交辦的事情無論對錯好壞一律照辦,而上級也會把“聽話”、“能辦事”甚至能專門擅長辦上級想辦而不便辦、不敢辦的私事當成選用干部的標準??朔拔ㄉ稀敝L,就是要提倡忠于職守而不是忠于上級,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是僅僅做好上級交辦的事情,讓老百姓滿意而不是僅僅讓上級滿意。作為上級,不能把“聽話”、“好使”、能辦事作為選用干部的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考察干部工作成果要有歷史的眼光和寬闊的氣量,有時在敢于向上級說“不”的干部可能恰恰是好干部。

  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還要反對“人情文化”和“鄉(xiāng)愿”陋俗。很多干部工作努力認真,自身清正廉潔,卻也犯了瀆職、違紀的錯誤,究其原因,就是克服不了“人情文化”和“鄉(xiāng)愿”陋俗。這些干部不是沒有是非之心,也不是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甚至不是不想抵制,只是得不到心理的支撐和輿論的支持,擔心這樣做只會落得于事無補、于己有害的下場,于是睜一眼閉一眼,甚至順水推舟,助紂為虐。“請托”作為國情的一部分,古已有之,于今為烈,無處不在。對于社會上的“請托”之風,短時間內恐難存杜絕之想;但是領導干部之間的請托,干部親屬的請托,即使不涉及腐敗,也是以權謀私,制造和擴大社會的不公平和權力的不正義,影響極為不好,因此必須杜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僅憑干部的個人操守來拒絕請托,難免招致“不近人情”、“六親不認”、“不明事理”的罵名,使干部們陷于兩難困境,稍不堅定便成為隨波逐流的“鄉(xiāng)愿”。然而如果讓“忠于職守”成為為官最高準則,不忠于職守便會令干部身敗名裂,這樣請托者自然會三思而行甚至望而卻步,即使請托者仍不識相,被請托者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加以拒絕。如此一來,吃喝送禮等不正之風都可大為減少,有利于遏制腐敗,杜絕徇私舞弊的職務犯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經包含忠于職守的內容,但當下官場普遍存在的玩忽職守、褻瀆職守的現(xiàn)象說明,“忠于職守”的意識并未真正樹立起來。本文提出構建“忠于職守”的行政文化,就是建議把“忠于職守”四個字鮮明地標舉出來,作為解決干部作風問題的重要對策之一,列入國家公務員和各級干部的考核標準,要求干部把忠于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口號落實到忠于職守當中,通過不斷宣傳教育和樹立典型,使“忠于職守”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所有干部的行為準則,同時成為整個社會全體人民的共識和風氣。粗率敷衍、瀆職腐敗等行為僅僅發(fā)生在個別干部身上,敗壞的卻是整個國家的形象,腐蝕的是國家權力。顧炎武說“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說的就是官員無行會使公民失去對國家的信任。國家與所有社群共同體一樣,都是“信任的制度化客體”,公民不信任國家,就會把信任轉向家庭、朋友或利益小集團。古羅馬史學家塔西陀說過:“權力得不到正確行使,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后來即使正確行使,也不被人們相信?!边@種危險被稱為“塔西陀陷阱”,值得我們的為政者警惕。國家失去公信力,是極為有害和可怕的。

(責任編輯:趙天雪)

  

作者:劉新成     責任編輯:zhaotia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