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瀏覽>開明視點

俞金堯:學習中共二十大報告 堅定歷史自信

發(fā)布時間:2022-10-25     來源:

放大

縮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首先闡明了二十大主題,緊接著就講到了“歷史自信”。他說:“中國共產黨已走過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fā)展崇高事業(yè),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在中共二十大報告的最后一段,總書記沒有用“歷史自信”這個詞,而是說:“黨用偉大奮斗創(chuàng)造了百年偉業(yè),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chuàng)造新的偉業(yè)”。

  我理解,最后一段中的這句話正是對報告的開頭所講的“歷史自信”一詞的回應和具體化,即中國共產黨在過去百年的歷史中所創(chuàng)造和取得的成就,足以為黨提供為實現(xiàn)未來的宏偉大業(yè)所需要的信心和保證。

  中共二十大報告無疑是一個寫作典范,這樣一個長篇報告在闡述了豐富的內容以后,首尾兩段文字能夠互相呼應,體現(xiàn)了報告寫作的高超水平。然而,這樣一個寫作安排,恰恰說明了“歷史自信”是這個報告中一個非常重要,并且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深刻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歷史一向重視,在過去這些年,他多次講到學習歷史和用歷史思維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他在這方面的實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樹立了榜樣,比如他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就是運用歷史思維認識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的巨大變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正是在對“百年”歷史的理解的基礎上,才看到了這個變局的深刻程度。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百年變局這個命題以來,短短幾年,世界上所發(fā)生的事變,如新冠疫情的流行、流變和長期存在,美國霸權的動搖和全球化曲折變化,俄烏沖突,等等,不僅進一步證明了對于世界正在發(fā)生大變局的判斷,而且預示著大變局將向著更加深刻和巨大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歷史既為我們提供一種知識,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思維方式。而歷史自信來自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的結合。

  歷史事實為歷史自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中華文明的歷史有萬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前進入文明社會的說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進程沒有中斷的文明,除了近代以來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而受到一個多世紀的屈辱以外,中華民族一直有著光輝的歷史。中華文明史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去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走過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程,并且開始了強起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特別是過去十年,“我們經(jīng)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所以,中共二十大報告又指出,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實際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這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動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統(tǒng)治世界二三個世紀的世界格局,中國是當今世界發(fā)生大變局的重要推動力量,因而,十年成就也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意義。

  今天,中共二十大正在召開,完美接續(xù)了黨在過去發(fā)展而來的歷史征程。中共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歷史在延續(xù),而它的方向就是二十大將要確立的新的目標:“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果說,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現(xiàn)在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是為歷史和現(xiàn)實所證明的,那么,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一定能夠在黨的領導下實現(xiàn)。這種自信來自我們自己的歷史。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作者系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俞金堯     責任編輯: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hotelsf.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